詹奉霖傳道│選民事工差會台灣總幹事




綜觀歷史,很少有議題比「以色列」更具爭議性。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,卻總是牽動全世界政治、軍事、宗教的敏感神經,她的一舉一動,動輒掀起軒然大波。從聖經時代到現今世界,也幾乎沒有任何一種仇恨,是像反猶主義(反以色列)這樣古老、極端、根深蒂固的仇恨。

有些基督徒認為,由於以色列拒絕了耶穌,她的選民身份和重要性在第一世紀就結束了。神已結束了與以色列的盟約關係,現在神工作的焦點是普世萬民組成的教會。這些基督徒強調,神是萬國萬民的神(這一點都沒錯,祂也是我們華人的神),以色列與神的關係已是過去式。

但他們似乎刻意忽視一個明顯的聖經事實:這位獨一的神、萬國萬民的神,在聖經裡用了231次的經文,自我宣告祂是「以色列的神/聖者」。這位神把祂自己的聖名和榮譽,與以色列緊緊綁在一起。

如果神因著以色列的不信棄絕了她,結束與她的盟約關係,那麼猶太民族為何能在流亡兩千年後,甚至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,仍然神蹟般地被保存並且回歸故土,應驗神在眾先知書中對以色列的復國應許呢?

如果以色列不再是神的選民,不再具重要性,不再扮演神救恩計畫的關鍵角色,那麼為什麼兩千年來許多政權、宗教、意識型態總是對她發出仇恨烈怒,意圖消滅這個神宣告將祝福地上萬族(創12:3)、成為外邦人的光、施行祂的救恩直到地極的民族(賽49:6)?

仔細研讀聖經,我們會認識這個事實:

神揀選並保存以色列,是為了萬國萬民的救恩福祉。以色列的存在目的,是為了向萬國見證神的真實,並引導萬民信靠以色列的彌賽亞、世界的救主耶穌。

(photo credit: goodreads.com)

透過神與以色列的關係,我們才深刻認識神是一位立約、守約、眷顧、管教、饒恕、憐憫、信實忠誠、不離不棄、公義慈愛的神——即使過去的以色列不斷悖逆祂,現代的以色列仍然遠離祂。以色列如同一面鏡子,向我們反照出神的屬性;透過神與以色列的互動歷史,我們才得以認識神的性情和心意,明白如何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。

因此,以色列的議題,歸根究底不是在講以色列,而是在講對神的認識。神與以色列的互動,向萬民啟示了祂的屬性,顯明祂是一位怎樣的神,而這樣的認識是我們整個信仰的基石。

如果基督徒因過去以色列的剛硬悖逆,和現今以色列的世俗不信,就錯誤認為神結束了與以色列的盟約關係,以色列在神的救恩計畫不再具有重要性,教會已取代了她的獨特角色,那麼我們已重蹈羅馬教會的覆轍:我們事實上是在否定神的屬性(羅11:1-2),並且對以色列忘恩自高(羅11:19-20),因為神使用她將聖言和彌賽亞賜給我們(羅3:2,9:5),把我們嫁接到以色列的救恩橄欖樹上(羅11:17-18)。保羅身為外邦人的猶太使徒,早在兩千年前就已語重心長地提出糾正。

當基督徒對以色列消極、鄙視、否定她在神眼中的位份,那就好像一群被收養的小孩,指著家中犯錯的長子說:「你得罪了爸爸,爸爸跟你結束關係了,你在這家中不再特別了,現在我們才是爸爸的孩子。」如果我們看待以色列是這種心態,我們其實不認識神為父的心腸,我們仍未真正明白救恩的意義。

身為外邦信徒,我們得著了神透過以色列帶給萬民的救恩,因此對以色列應該建立一個合乎聖經的態度:

基督徒對以色列應心存敬意(羅3:1-2, 9:4-5)、心懷感恩(羅15:27),而非心高氣傲(羅11:18,20);應當體貼神為父的心,對以色列流露憐憫的愛(何11:8)、堅定的愛(耶31:3),對他們的得救感到負擔(羅10:1, 11:11),因為彌賽亞的救恩原是先應許給他們、也是出於他們的。

「就著福音說,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;就著揀選說,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。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。」(羅11:28-29) 保羅告訴我們,以色列既是福音的仇敵,同時仍是蒙愛的選民。這雙重真理,是基督徒看待以色列時需要持定的聖經眼光。

當保羅說他們是「仇敵」時,是指他們剛硬不信,拒絕福音。但這並不能成為輕視或敵視他們的理由,因為保羅接著說,神是信實守約的神,祂不會廢棄對列祖的選召和應許,暫時不信(羅11:25)的以色列仍是蒙愛的。

而神如何繼續以慈愛吸引他的選民悔改?就是透過蒙恩得救的外邦信徒,向以色列活出耶穌的愛和生命,見證耶穌是彌賽亞,好激起他們嫉妒的心,回轉尋求主。(羅11:11)

我們必須讓神的屬性來建立我們對以色列的正確態度,除去一切輕視、自高、取代思想或反猶情緒;同時讓聖經真理來引導我們,實踐外邦信徒對以色列的福音使命——恆切代禱、堅定關愛、向猶太人傳揚耶穌救恩。

點閱數:
154 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