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羅身為外邦人的使徒,但他從未停止過著猶太人的生活。這位熱心的法利賽人在往大馬色路上所經歷的,並非改信基督教,而是從猶太人的彌賽亞耶穌領受新生命與呼召。保羅的使命可能已改變,但是他作為以色列子孫的身分從未改變。

在他三次的宣教旅行中,保羅每到一個新的外邦城市的第一站,永遠都是當地的猶太會堂。這個宣教模式的細節被記載了九次在使徒行傳裡(徒13:14, 14:1, 17:1-2, 17:10, 17:16-17, 18:4, 18:19, 19:8, 28:17)。雖然他從神領受的特定呼召是將福音傳給外邦人,但只有在先向他的猶太同胞宣講之後,他才開始向外邦人分享福音。雖然這看起來似乎偏離他的事奉呼召,但保羅會這麼做起碼有三個重要理由:

第一,在寫羅1:16時,保羅完全認識神的救恩計畫所定的優先順序。

「我不以福音為恥;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尼人。」

他知道以色列過去是、現在仍然是神立約的、先知性的子民,應許的猶太彌賽亞是藉著他們來到(羅9:4-5)。所以神要保羅在一開始時向他的同胞宣講福音,祂說保羅是「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外邦人和君王,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。」(徒9:15)

所以,保羅在首次的外邦宣教旅行,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時,祂首先到猶太會堂向猶太同胞宣講彌賽亞耶穌的福音,他明確解釋說:神的道講給你們,原是應當的。」(徒13:46)

第二,保羅帶著一個沉重的責任負擔,要把彌賽亞的真理告訴他的猶太弟兄姊妹—―即使他們不相信耶穌。

保羅先向猶太同胞傳講福音,並不是因為這是容易的,而是因為這是神的命令。在使徒行傳18章,保羅對哥林多會堂的猶太人感到沮喪挫折,抖著衣裳的灰塵宣告說:「從今以後,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。」(18:6)但是,聖經說他立刻到會堂隔壁,帶領管會堂的提多猶士都歸信耶穌!

第三,保羅全心深愛以色列,他自己的家人民族。是這份沉痛的愛使他寫下羅馬書9:3-4:

為我弟兄,我骨肉之親,就是自己被咒詛,與彌賽亞分離,我也願意!他們是以色列人;那兒子的名分、榮耀、諸約、律法、禮儀、應許都是他們的。」

當保羅在聖殿被誣告而遭拘捕,被關在該撒利亞時,他仍心繫他的猶太同胞。他充滿憐憫地告訴亞基帕王,他是為了以色列人的彌賽亞盼望而被控告(徒26:7)。在抵達羅馬要上訴該撒時,保羅仍舊先跟當地的猶太領袖見面,向他們傳講彌賽亞耶穌的救恩信息。徒28章顯示有些猶太人接受了福音,而有些則拒絕。當保羅已盡力完成所該做的一切,v.28記載他最後給羅馬猶太人的話:

「所以你們應當知道,神這救恩,已經傳給外族人,他們也必聽從。」

實在令人驚奇,聖經中最具福音宣教行動的書卷,是以這樣的記載結束的—―保羅在羅馬熱切向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彌賽亞(徒28:23-31)!有了這個「先是猶太人」的聖經宣教觀念,我們必須回頭反思,為什麼今天大多數教會卻停止效法保羅的榜樣,沒有繼續積極接觸猶太人,將彌賽亞耶穌的福音優先帶給神的選民呢?

保羅蒙召作外邦人的使徒,但在他的猶太身分的核心信念裡,始終全然確信和盼望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」(羅11:26)。因此保羅雖奉獻一生「把彌賽亞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」(弗3:8),但他從未停止優先向猶太人傳揚這彌賽亞的好消息!

如果保羅沒有停止,那麼從猶太人得著彌賽亞救恩的外邦教會,更不能停止!大使命不能再忽略「先是猶太人」的優先順序,我們必須繼續跟隨保羅的宣教榜樣,實踐基督徒對猶太人的猶宣使命!

點閱數:
674 次瀏覽